查看原文
其他

“无诈校园”之大学生如何防骗|数字法治大讲堂第20期

浙江大学法学青年 互联网法律大会 2022-04-09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1年11月24日,由杭州市公安局经文保支队、杭州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团委、浙江大学刑法研究所、之江青年法治建设与制度创新研究中心、支付宝安全中心联合举办的“无诈校园之大学生防骗必修课”数字法治大讲堂在杭州顺利开讲,本期主讲人为来自杭州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警官罗永此和蚂蚁集团支付宝安全专家陈默。本次大讲堂围绕着电信网络诈骗这一主题分为3个部分展开,分别讲述了电信网络诈骗的流行趋势发布、典型案例分析、以及反诈防骗指南,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去深入剖析电信网络诈骗。来自浙江大学230多名同学参与线上直播,同学们和罗警官以及陈默专家积极互动,踊跃参与话题讨论,学习反诈防骗知识。



主讲人 /Profile/


主讲人:罗永此

杭州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警官



陈默

蚂蚁集团支付宝安全专家



大讲堂主要内容:


一、电信网络诈骗的流行趋势分析


在该部分罗警官通过对三组数据进行分析,讲解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的电信诈骗流行趋势。


第一组数据:2020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及的财产损失达353.7亿元,在一些大中城市,电信网络诈骗的发案量在刑事案件中占比达到50%,今年以来全国日均发案2700起,日均损失1.4亿元。罗警官介绍到,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电子支付的普及,电信网络诈骗团伙也学会利用电子支付等这一手段进行诈骗,从而导致电信网络诈骗如此猖獗,造成的财产损失如此严重。


第二组数据:在受害者中,70后、80后、90后、00后分别占比11.99%、24.45%、42.91%、17.80%。百万以上重大案件中,中大专以上学历受害人占比54.6%。蚂蚁集团前三季度反诈骗治理报告显示,18到24岁青年学生在被骗者中占比近40%。罗警官通过这组数据分析了年轻人甚至高学历群体上当受骗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青年群体相较于老年群体来说使用智能手机较多,另一方面有一些青年人盲目自信,认为自己不会被骗,这两种因素导致了年轻人被网络诈骗的高发案率。


第三组数据:根据杭州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90后、00后的受害人被骗案件案件中,购物消费类诈骗占17.7%,兼职刷单占17.5%,贷款诈骗占12.4%,冒充客服占9.9%,网络交友占6.8%,网络贷款占6.0%,其他还有游戏交易、返利、色情诈骗(裸聊、网络招嫖)等。罗警官分析称,现在的网络诈骗类型多样,犯罪团伙会根据人们的实际需求实施诈骗,这些都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典型诈骗案例分析


在第二部分,罗警官展示了全国各地高校学生的真实被骗案件。通过让同学回答问题的形式与同学们进行课堂互动,向同学们讲解当前校园内多发高发的诈骗类型,帮助大家理解每种骗局的特点、找出其中的关键逻辑漏洞。



一是刷单返利案。罗警官分析了刷单返利进行诈骗的三个阶段:诈骗分子先通过网络发布刷单信息;再引导受害人刷单,进行小额返利;最后引导受害人刷大额资金,进行诈骗,层层递进式地引导被害人掉入圈套。


二是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案。罗警官警示大家在网络购物时遇到主动返还商品退款的商家,一定要小心,不可轻易相信,退款应当通过电商平台正常途径进行操作。


三是冒充公检法诈骗案。罗警官告知同学们公安局的报警电话不会接受外单位的转接电话,如果遇到冒充公检法机关让人们进行转账的,切不可相信。


四是“杀猪盘”诈骗案。罗警官讲解了“杀猪盘”诈骗的套路,一开始是感情投入,犯罪团伙会针对这一套路进行专门的培训,此后在建立被害人信任之后,开始引导受害人进行大额投资进行诈骗,希望各位同学能够警惕此种套路。


五是虚假购物诈骗案。罗警官提醒同学们切要记住“贪小便宜吃大亏”,不要点开没有担保的付款链接,在网上购物时要认准正规的购物平台,通过有担保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来付款。


六是网络贷款诈骗案。要谨防“马甲”APP,这类APP是不能通过正规途径进行下载的,通过点开他人发布的链接以及别人让你扫二维码下载的APP都是不安全的,很多贷款诈骗正是通过该种途径进行诈骗。罗警官特别提醒大家“先让交钱的贷款都是诈骗”,一定要注意甄别贷款诈骗。


三、反诈防骗指南


第三部分,罗警官和陈默专家分别从公安和支付安全专家的角度,为大家科普了黑灰产团伙溯源打击的效果。


首先罗警官指出,电信诈骗类犯罪难以破获的原因之一是犯罪分子通常使用购买来的手机卡、银行卡进行诈骗,进而形成庞大的黑灰产团伙,有一些大学生也参与其中,出售自己实名登记的手机卡、银行卡。罗警官提示大学生不仅要具有防范意识,而且不能参与其中,不要出租出售自己实名办理的手机卡、银行卡、第三方支付账号等信息,切记不要成为骗子“帮凶”。


接着陈默专家向大家介绍了支付宝平台通过科技手段去识别交易的意图,通过对受害者的特征以及施诈者所使用不成熟的银行卡、手机卡的刻画、识别出可能出现的诈骗交易,会发出风险提示。陈默专家提示同学们,如果在进行交易时受到支付宝风险提示或者支付宝对交易进行了一个拦截,此时就需要想一下是否是遇到诈骗团伙了,而不要一意孤行地转账。


最后罗警官对网络电信诈骗常见的三种心理进行了剖析,并利用心理学的图片测试告知同学们,很多下意识的反应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同学们要远离不正确的反诈心理,如“我没钱所以我不会被骗”“被骗了钱总是可以追回的”“这都能被骗也太傻了”,树立正确的反诈防骗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在课程的最后,罗警官以及陈默专家也分享了他们做过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反诈防骗宣传,以新奇的宣传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使得人们提高反诈防骗的意识,不落入骗子的圈套。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诈骗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的手法越来越多样,手段越来越新颖,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了解了诈骗的一些常见套路和手法,了解了电信网络诈骗难防但并不是不能防。提高自己的反诈防骗意识是谨防上当受骗的重要途径,校园无诈需要每一个人的不懈努力!


本次活动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时代的社会治理与刑法体系的理论创新》(20&ZD19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成果。


END


文字整理:史学会

本文编辑:尚   鹏

本文审阅:涂懿敏

(本文观点和内容与本公众号无关)

延伸阅读:

新冠疫情期间的刑法问题|数字法治大讲堂第19期

胡铭:《智慧司法及其关键问题》|《互联网与法学》第八讲
“欧盟视角下的数字法”系列授课回顾 | 数字法治大讲堂第15-18期

主     编:黄益豪

副  主  编:涂懿敏

来稿请投:zjulaw@aliyun.com

转载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